
艺术生涯
吴作人于1930年赴欧洲学习,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,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学习。入学第二年,即在全院暑期油画大会考中获金奖和桂冠生荣誉。他勤奋学习,掌握了熟练的专业技能,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油画作品,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。白思天院长称赞他“既不是弗拉曼画派,又不是中国传统,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”。1935年回国,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。抗战期间,随校西迁重庆。1938年,率“战地写生团”赴前方作画。1943年至1944年,赴陕甘青地区写生,临摹敦煌壁画。1944年至1945年初赴康藏高原,深入少数民族地区,写各色风貌,作大量写生画,举行多次展览。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,并当选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理事长。1947年,先后在英国、法国、瑞士举办画展。
主要作品 其油画《齐白石像》《三门峡》,中国画《牧驼图》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。发表有《印度绘画》《谈风景画》《对油画的几点刍见》等文。出版有《吴作人画集》《吴作人画辑》《吴作人速写集》《吴作人文选》等。曾于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作品展览。多次出国访问,举办画展,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。、出版画册:《吴作人速写集》《吴作人水墨画集》《吴作人画选》《吴作人、萧淑芳画选》《吴作人艺术》《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-吴作人》《巨匠与中国名画-吴作人》《吴作人速写集》《吴作人画集-书法诗词卷、中国画卷、油画卷、素描速写水彩卷》《中国近现代名字画集-吴作人画集》等。
艺术观念
吴作人先生在欧洲留学期间,获得了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金奖桂冠荣誉,他的油画达到了当时油画故乡青年们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。三十年代,他的油画造型精到,色彩浓烈饱满,深得佛拉芒派之精粹。但是,到了四十年代,激荡人心的西北之行后,当他站在西方油画技法的高峰上回顾东方时,发现高度写实油画本身的性能不能满足他的艺术创作理想。
“中国画的特点在于意在言外,……写实的油画难于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,它很客观地把画家本身的情全盘寄于所要表现的外观。
艺术的创造是最本质的。吴先生很喜欢“师造化,夺天工”这两句话。把它刻成引首章,常用在自己的画面上。这就是说,吴作人不但承认“外师造化”,不但承认“中得心源”,而且更进一步要求“巧夺天工”,要进行人工的创造。师造化是为了夺天工,“师造化”是夺天工的动力。
正是这种强化艺术创造的观念、强化主体意识的观念、突出艺术表现的观念,使吴作人的艺术无论从题材、内容、艺术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面貌。像三四十年代吴先生的油画给中国美术创作带来“新鲜味”一样,他的水墨画给中国美术带来了新鲜的血液。
首先,正当一些画家在古老的题材上炒冷饭的时候,吴作人笔下出现了骆驼等古人很少入画,牦牛、熊猫、黑天鹅等前人没有接触的题材,给画坛带来了一股刚劲质朴的新鲜空气。





